首页 > 时尚
电视“会不会亡” ?取决于它“该不该亡”
发布日期:2025-05-20 07:11:51
浏览次数:756
  导读 :“电视会不会消亡”是会不会亡个趋势判断,争论了这么多年也难有结果  。电视“电视该不该消亡”  ,取决却是于该个价值判断 。“该不该”的不该问题弄明白了 ,“会不会”的会不会亡疑问就好解了。

  电视是电视一种传播工具,它的取决兴衰成败取决于其在信息传播中到底有没有、或有多大社会存在价值。于该

  从传播技术看,不该网络新媒体个性化 、会不会亡交互式传播受越来越多的电视人青睐,但电视大众化、取决广播式传输覆盖范围广、于该占用资源少 、不该成本低、安全性高的特点,仍有广泛的适用性。



 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、幅员辽阔 、地形复杂、内部差异巨大的国家。在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,广播式覆盖仍然是主要手段。

  据统计,到2019年6月底 ,全国互联网用户8.54亿,普及率61.2%,不仅远远低于电视的综合覆盖率,而且有近6亿人口不是网络用户,农村网民只占农村人口的不到1/3 ,巨大的数字鸿沟与城乡差别,造成的信息不公平将长期存在  。

  未来中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,社会的智能化也会导致越来越多的“宅男宅女”。对于他们来说  ,电视是重要的收视工具 。

  从社会需求看 ,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和互联网大国 ,大国治理的关键是整体性,它需要以社会性来引领个性 ,以价值理性来引导工具理性,避免社会的情绪化和碎片化。

  面对信息泛滥,大数据和算法虽然可以通过用户画像实现精准传播 ,但由此而产生的“茧房效应”,让信息传播圈子化、碎片化。

  人是社会化的存在 ,古猿人之所以能够走出丛林,正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强悍的猛兽和各种自然灾害 ,并逐步的村落化、城堡化和国家化 。人类作为社会化的动物 ,不仅需要共同的利益,严格的法律 ,而且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来维系 。

 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,人类不仅需要自由和民主,更需要强大的社会共识 ,来应对多元化的诉求和处理日趋频繁和复杂的各种关系,避免社会撕裂 。

  网络传播一方面使社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,但大量良莠不齐 、真假难辨的垃圾信息让人莫衷一是 ,面对剧烈的社会转型和复杂的国际环境,中国社会稳定和统一需要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来维系 。

  电视作为官媒,虽有其局限性甚至弊端,但其传播真相、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仍不可替代 。对于“沉默的大多数” ,电视传播仍然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 。

  从媒体生态看,良好的媒体生态  ,是信息时代构建更好的传播与沟通机制的重要保障 。互联网诞生50年来,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,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媒体革命。新的信息环境和媒体生态所改变的,不只是人们接受的内容,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认识和谈论世界的方式 。

  同时 ,人们通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,反过来影响媒体的生态和社会信息环境 。今天互联网不仅成为新的主要传播工具,而且成为社会变革和舆论形成的催化剂和放大器。

  1994年,中国开始拥抱互联网,短短的25年,就从互联网的跟随者变成了并行者,在不少方面成了先行者 。中国既是互联网效应的最大受益者,也是互联网负面效应的最大受害者和信息环境治理的最大挑战者。

  随着在5G和智能化领域的强势抢跑,中国有可能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超连接社会 。人与人、人与物 、物与物、地区与地区、国家与国家之间,形成更加复杂多变的连接关系。能否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,将是决定超连接社会成败的价值基础。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,媒体生态建设是当务之急。

  在中国 ,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是专业媒介组织  ,它以社会大众为对象,以促进社会共识为目的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活动 ,理应成为信息时代构建新的媒体生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。

  电视当前的困境,既来自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,也源于自身应对不力 。电视的未来命运取决于两个突破:一是借助制度创新,打破行业和区域限制,实现规模化和体系化,向以大屏为依托 、多屏互动的融媒体转型;二是依靠新技术的赋能 ,由广播型媒体向广播+交互的智慧型媒体升级 。

上一篇:索僧PlayStation新饱吹片:下一站 往哪女玩?
下一篇:P社×Xbox公布会下周两停止 带去3款新做战4个扩展包
相关文章